近日,由江蘇
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康緣藥業)投資的智能化中藥提取精製工廠竣工投產。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認為,在中藥提取精製數字化、智能化方麵,
康緣藥業走在了行業前列。
該項目實現了中藥複雜體係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動態優化生產,將為中國藥品製造進入數字化、智能化製造時代建立應用示範。所研發並應用的各種先進技術,不僅替代甚至超越國際同類技術,更有望推廣應用到整個中藥生產體係,為建立中國藥品製造工業4.0、中藥先進製造2025奠定基礎。
建設現代化一流製藥工廠
根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 《2013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統計,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突破4萬億元。但是大而不強仍然是醫藥工業麵臨的最大問題。除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新藥研發水平較低、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缺乏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型跨國公司和品牌企業等問題外,還有中藥的提取、精製等技術仍采用傳統水提醇沉方式進行提取分離,無法做到有效成分的精確分離。同時,中藥傳統製劑是丸、散、膏、丹,這些劑型沿用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在製劑技術上幾乎沒有重大突破,與中藥現代化要求相差甚遠。
工信部原總工程師王黎明在消費品工業智能製造現場交流會上表示,要落實 《中國製造2025》,醫藥工業應加快提升智能製造水平。中藥質量提升,必須依靠生產技術及裝備的革新。
2012年,
康緣藥業以智能化為方向,按國際技術標準投資4.8億元設計建設國內首個數字化提取精製工廠,其中多項技術係國內首次工業化應用,僅提取車間控製點數就逾5000餘點,控製回路600多個,在線質量控製點260餘個,每年產生的有效質控數據逾700億個,是目前中藥製藥過程控製水平、信息化智能化實施水平較高的生產線。
王黎明表示,
康緣藥業的現代化提取車間,建成了生產過程數據自動采集和分析係統及在線優化,實現了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跟蹤追溯。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數據采集率達98%,工廠自控投用率達95%。通過建立智能車間覆蓋90%以上設備和關鍵環節的自動控製係統,實現了主要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故障報警和診斷分析。通過建成了能源管理與決策係統,實現了對各種資源介質和重點耗能設備的實時監控、優化調度和綜合管理,確保安全可靠、經濟高效。
提升中藥智造水平
10餘年間,
康緣藥業圍繞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的經營理念,從一個作坊式小廠,發展成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內A股上市公司,江蘇省中藥工業排頭兵企業,進入全國中藥行業前十強,同時也成為了全國同行業企業中擁有國家級新藥最多、授權發明專利數量最多,以及推進中藥國際化研究最深入的企業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中藥製藥過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
康緣集團董事長蕭偉表示,中成藥生產過程質量控製問題是製約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的主要瓶頸。為保障中藥產業安全、穩定地發展,我們有必要瞄準具有應用和推廣前景的提取精製技術、新型製劑技術、質量控製新技術,對前沿技術進行應用基礎研究,對相對成熟的技術進行工程化和普適性研究,加快其在中藥製藥行業的推廣應用,提高中藥的療效。
2010年,
康緣藥業申報中藥製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獲得批準。以此為契機,
康緣藥業集中企業的優勢資源,嚴格按照實驗室在中藥提取精製新技術、製劑新技術、質量控製新技術研究等方麵的建設要求,開展了一係列的創新研究,目前,公司已累計提交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逾300件,其中獲權的發明專利達200餘件,是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工作先進單位。
基於係統的生物學研究與物質基礎研究,
康緣藥業建立了符合藥物基本屬性的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係。其中以
桂枝茯苓膠囊為示範的中藥口服固體製劑全過程質量控製技術,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也推動產品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
2012年,為解決中藥提取物質量穩定性和均一性問題,保證中藥提取物的安全性,提升中藥提取物的技術含量,
康緣藥業借助江蘇
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藥提取精製技術、質量控製關鍵技術應用基礎研究方向所取得的技術成果,自建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並緊隨其後建設數字化中藥提取精製工廠。
在保障產品生產的基礎上,
康緣藥業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進行產業化轉型升級,建設了智能化倉儲物流中心。該中心可存儲藥品20萬件,日均進出庫近1.5萬件,是目前國內商業物流中心裏最先進的物流係統,也標誌著乐投Letou的醫藥商業正由傳統倉儲模式向現代物流的轉變。按照國家對藥品監管要求的相關規定,乐投Letou商業已經全麵實現了進銷存倉儲物流的網絡信息自動化管理,實現了藥品營銷配送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一體化。在2017年年底,
康緣藥業將完成企業製造體係的整體智能化、數字化升級。
十幾年的厚積薄發,
康緣藥業實現了中藥製造業的高端化發展、跨越式發展。
蕭偉表示,下一步,
康緣藥業將抓住 “互聯網+”機遇,積極開拓互聯網營銷模式,建立電子商務及智能化呼叫中心,依托公司B2B及B2C電商平台,實現產品網上銷售,強化與醫療終端及消費者的溝通與服務,為公司產品研發和生產提供決策依據。此外,將對現有技術進行升級、優化研究,實施中藥注射劑數字化製劑工廠項目和中藥口服固體製劑、配方顆粒的數字化升級改造項目,進一步深化智能工廠建設,提升中藥智造水平。 (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