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一直受到社會(hui) 各界高度關(guan) 注,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很多代表委員都談到了這個(ge) 話題。
3月7日晚8時,光明日報兩(liang) 會(hui) 微沙龍直播準時開始。“各位網友大家好,聚焦兩(liang) 會(hui) 熱點,對話代表委員,我是本期微沙龍主持人葉樂(le) 峰。今天我們(men) 探討的話題是‘科技成果轉化難在哪兒(er) ?’”
主持人在開場中介紹了本次參與(yu) 討論的嘉賓:核工業(ye) 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委員,國家中藥製劑過程新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康緣集團董事長肖偉(wei) 代表以及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旭東(dong) 。
法律的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成果轉化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為(wei) 什麽(me) 偏低?有人認為(wei) 是現行的法規遏製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您怎麽(me) 看?”麵對主持人的提問,在兩(liang) 會(hui) 駐地賓館的李子穎委員麵對電腦攝像頭進行了回答,“的確,由於(yu) 有關(guan) 法律法規的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成果推向市場。”
李子穎委員舉(ju) 例說,《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頒布於(yu) 1989年,近30年未作修訂,已不能適應當今生產(chan) 經營和應用的需要,這導致新藥注冊(ce) 周期長、難度大,嚴(yan) 重影響了我國核醫學的發展與(yu) 普及。
“我建議盡快完善相關(guan) 法規、出台相應政策、建立有效機製,促進我國放射性藥品的創新與(yu) 發展,從(cong) 而推動核醫學臨(lin) 床應用的普及與(yu) 發展,造福廣大民眾(zhong) 。”李子穎委員說。
要紮實推進產(chan) 學研的結合
“下麵的這位嘉賓是企業(ye) 的管理者,有請江蘇康緣集團董事長肖偉(wei) 代表,請他談談高新技術企業(ye) 需要什麽(me) 樣的科技成果,在與(yu) 科研院所或高校的合作當中遇到了哪些阻礙?”
麵對主持人的提問,肖偉(wei) 代表毫不猶豫地回答了企業(ye) 最需要的成果。“作為(wei) 企業(ye) 來講,最需要的就是使更多優(you) 秀的成果或者是好的品種盡快轉化成生產(chan) 力。”肖偉(wei) 代表著重強調了“盡快”這兩(liang) 個(ge) 字。
他表示,在實踐的過程中,一些研究院所和高校對企業(ye) 生產(chan) 情況不大了解,企業(ye) 對高校和研究所的成果了解也比較少,“相互之間存在‘兩(liang) 張皮’問題,這就影響了科研成果的轉化。要紮紮實實推進產(chan) 學研的結合。”肖偉(wei) 代表呼籲。
企業(ye) 和高校要互相照顧
高旭東(dong) 研究員對肖偉(wei) 代表的觀點作了補充:“高校不能向企業(ye) 要太高的價(jia) ,企業(ye) 要舍得給高校和研究所相應的回報,要照顧到雙方利益,這非常重要。”
“高校和研究所有了很好的成果,企業(ye) 能不能實現產(chan) 業(ye) 化這也是一個(ge) 問題。”
高旭東(dong) 表示,從(cong) 現實情況來看,高校等科研單位擅長培養(yang) 學生和實現技術突破,不擅長產(chan) 業(ye) 轉化。“我建議,把做科研的學生招到企業(ye) 或讓高校的教師當企業(ye) 的顧問,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
政府和市場要承擔好各自的責任
三位嘉賓的發言引發了光明網網友的積極參與(yu)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對於(yu) 提升我國創新能力非常重要,能否請嘉賓談談如何提升成果的轉化率?”一位來自廊坊的網友提問。
李子穎委員表示,前段,我國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近日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幹規定》,這些法律法規很好地打通了科技與(yu) 經濟結合的通道,隻要好好落實這些法律法規,我相信成效是明顯的。
“一方麵國家要出台相關(guan) 政策加以引導,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和科學家之間的關(guan) 係。”肖偉(wei) 代表說,“企業(ye) 要有大胸懷,給他們(men) 更好的激勵。”
(本報記者葉樂(le) 峰、袁於(yu) 飛、齊芳整理報道 葉樂(le) 峰主持)